走进汝南县城的淮府街、娘娘巷、大街口这些小吃聚集的地方,你可以看到这里到处是涮牛肚。这一传统小吃以其独特的风味深受人们喜爱。
涮牛肚是汝南特色美食,饭店和宾馆,都有这种美味小吃。
记者在淮府街苗记涮牛肚店里看到,这里已经坐满了来吃涮牛肚的食客。该店负责人杨文生告诉记者,他们刚开始是摆地摊。那时,一到晚上汝南县城小吃一条街的食客都吃涮牛肚,还有很多人开着车慕名而来。
据了解,汝南涮牛肚做法历史悠久,主要用料有牛肚、肉片、大料、大骨汤、鸡汤等,另有干豆角等几十种配料,或浸、或煨、或煮,将牛肚切片制成半成品,然后用竹签串起,放进已配制好的火锅内涮煮,再蘸上芝麻酱,便可食用。
汝南涮牛肚肚脆汤美、肥而不腻,老少皆宜,深受广大食客青睐。这一传统风味小吃已发展到周边省市和沿海地区,几经精心改良,更是香飘万里。
一、发展历史
在我国,芝麻油的历史甚是久远。早在三国时,已有文字记载,《三国志?魏志》:“孙权至合肥新城,满笼弛往……折松为炬,灌以麻油……”作照明燃料,那时的麻油是用石臼法或木榨法生榨芝麻而成。晋人张华《博物志》所记“煎麻油,水气尽无烟,不复沸则还冷”。以及用麻油制豆豉法“……以麻油蒸讫,复暴三过乃止”的内容,是香油文化的最早记录。距今已有1600多年了。南北朝时,香油已广泛的用于餐饮,到了唐宋年间,香油视为最上等的食用植物油,应用得更加广泛。
最后,中老年人久用香油,还可以预防脱发和过早出现白发;特别是黑芝麻油。对于牙龈出现萎缩的中年人,特别是还有抽烟和嗜酒习惯的人来说,久用香油可保护牙龈和口腔。
二、主要工艺
小磨香油主要工艺如下:小磨香油采用专利物理过滤技术,以天然植物纤维作介质,经二级电子恒温自然沉淀、36层物理过滤,滤掉香油中杂质、异物,净化后小磨香油外观晶莹剔透,色、香、味历久弥新。
三、主要功效
香油是一种日常生活的调味品,许多人都喜爱它,同时香油还有很多鲜为人知的特殊功效。香油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,具有促进细胞分离和延缓衰老的功能。香油含有40%左右的亚油酸、棕榈酸等不饱和脂肪酸,容易被人吸收和利用以促进胆固醇的代谢,并有助于消除动脉血管壁上的沉积物。习惯性便秘患者,早晚空腹喝一口香油,能润肠通便。有抽烟习惯和嗜酒的人经常喝点香油,可以减轻烟对牙齿,牙龈,口腔黏膜的直接刺激和损伤,以及肺部烟斑的形成。同时对尼古丁的吸收也有抑制作用,饮酒前喝点香油对口腔、食道、胃贲门和胃粘膜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。
常喝香油能增强声带弹性,使声门张合灵活有力,对声音嘶哑和慢性咽炎有良好的恢复作用。
慢性鼻炎患者,用消毒棉球蘸取香油涂抹于鼻腔患处,一次见效,两次症状全除。
麦草画源于民间,它利用民间自然资源麦杆,通过熏、蒸、烫、漂等十几道艺术加工处理,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学技术有机结合,在保持麦杆自然光泽和纹理的基础上,大胆吸收国画、版画、剪纸、烙画等诸多艺术表现手法,巧妙制作成古朴典雅、富丽堂皇、维妙维肖、栩栩如生的手工艺精品。为我国民间艺术的百花园里增添了一束艺术奇葩。
天中麦草画画面采用精致豪华的材料作基板、庄严肃穆的色彩作底衬,整体画面具有很强的立体感,可与汴绣、苏绣媲美,被誉为“中国民间艺术一绝”。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和文化产业,天中麦草画自投放市场以来以其构思新颖、造型逼真、做工精细、自然古朴、高贵典雅等特点,深受国内外客商青睐,产品一直供不应求。十多年间,天中麦草画经过6次更新换代,开发出了花鸟、山水、人物、历史名画等6大系列100多个品种,畅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该公司生产的“天中山”牌麦草画已经国家工商局商标注册,并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,同时还获得了进出口经营自主权。作品《清明上河图》、《骑虎女神》分获全国工艺美术大展一等奖和首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博览会银奖。该公司还被有关部门指定为“旅游产品定点生产企业”。
五香大头菜是汝南传统酱菜之一,有着悠久的历史,以其色泽黑中透红、其味五香、口感清脆、食用方便、便携易放等特点而驰名。
五香大头菜以鲜芥疙瘩(俗称“腊疙瘩”)为主料,以食盐、酱色、各种香料为辅料,经腌制而成。在腌制前置一口大缸,将削净皮的新鲜腊疙瘩分层倒入缸内,每层先洒水,后撒盐,上层多撒盐,下层少撒盐,装好后加盖,一周即可。后用捞罩将腌好的腊疙瘩捞出,放在晾棚上翻晒至七成干,然后将腌腊疙瘩的盐水澄清舀出上面清盐水,再加水搅化缸底泥盐;次日再舀出清水,把缸洗净。将清盐水到入缸内,放入熬制好的酱色及各种香料,搅化成酱红,把晒好的腊疙瘩放入酱水中浸泡。待腊疙瘩浸足酱水后,再捞出翻晒。如此泡晒反复四至五次,使腌制成的大头菜黑中透红,表里如一。晒成后,存放在空缸内,分层撒上五香调味料面,用麻袋将缸口封好,一个月后,开缸即可食用。
汝南五香大头菜,味美价廉,深受广大老百姓的喜爱。抗美援朝时,五香大头菜运往前线,成为广大指战员喜爱的佐餐小菜。如今五香大头菜仍是普通家庭饭桌上的佐餐小菜。